雨滴与荷叶,常见的东西,没什么个性和创意,就是觉得小清新也是有必要的,看着舒适。
今天在TG上看到一个频道,名字大概是“每日摄影”这类的,很好奇中国人搞的摄影频道是什么样的内容,进去往前面翻了几翻就退出了,觉得这个频道应该改名叫“每日摄影器材”,不过这也差不多符合我对国人摄影方面的认知,真正能搞理论而且是原创内容的真的不会太多,硬件说起来头头是道,作品拿出来吓人的人比比皆是。之前,我下载了一期国内著名老牌摄影杂志(推广期间那一期正好免费),我还觉得要是看起来不错就订阅下去,毕竟我真的从没有关注过国内摄影界。
没想到这一期居然颠覆了我对摄影的认知,各种古怪PS(比如色彩怪异,液化、扭曲滤镜)的作品出现其中,然后就是那种挂着“现代艺术”的幌子招摇撞骗的新锐摄影,还有无关痛痒、无病呻吟、故作深奥的所谓人文摄影(比如某个民工直立站在工地的工棚前面,面无表情,冷漠的看着镜头,左右两边各有反光板均匀给光,消除各种阴影,像是在拍淘宝产品照片一样,然后给这一组系列加上“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之类的文字)。
故作姿态。
那期里面有一篇介绍某个建筑摄影师的,算是里面有点认真的东西,不过对于国外期刊来说,介绍这类摄影作品太多,那种拍照手法也是随大流,并没有能引起我的兴趣,而这篇也是唯一一篇让我觉得“美”的东西。
很好奇在摄影界每天都有太多太多创意的、唯美的、艺术的东西在出现,但是国内杂志的选材为什么偏偏走了“怪异”之风,拿古怪当艺术。
想起之前有一次在某人的工作室里面画画,几个美术系学生进来以后傲慢的对着我正在创作的作品表示嘲笑和鄙视(你这画得都是什么啊,那个色彩搭配简直烂透了),然后拿起刮刀粘上亚克力颜料就开始往画布上各种甩,“创作”完成后说,这才是艺术。
是我对艺术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吗?按照他们的标准,我订阅的国外摄影期刊里面,每一期里面那些精彩的作品都是艺术中的垃圾,是应该被鄙视和唾弃的玩意?
艺术变成了这么肤浅的东西?不过如果国内环境如此的话,那期摄影期刊里的内容的出现反倒合情合理了。当国外摄影师在写文章探讨如何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的时候,我们就在那里故作姿态的装艺术。下图是我随机选了两期之前订阅的杂志里的文章截图,这类文章每一期都有,且不止一篇。
这才是摄影杂志,这才是追求艺术该有的精神,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