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依旧去深山里的小村落住了三天,至于叫什么名字已经忘记了,因为不重要,一般人不太愿意去的地方,没有什么精彩的风景,交通又不便利,山路窄到一旦对面有车都根本不可能会车的地步,只能由一方退到某个稍宽的位置。
我们最近都很喜欢去这类地方,也不想拍什么特别的风景,只是想要舒舒服服的避世几天而已。有同类想法的江浙沪的人也有不少,因为这里招待的全是包邮区的游客。在享受生活这个层面上,人家还是领先我们不少的,当然你可以归结为有钱。
住在这种连个小商店都没有的村子里,在吃饭睡觉之间的大量空闲时间就需要用某些行为来填补(在某些人眼里也许叫:浪费),可以到处逛逛,和自然亲近一下,也可以找店主聊天喝茶,窝在房间里趁机无愧疚刷手机是许多人更愿意选择的吧。
至于我们嘛,少不了到处走走看看拍拍,这里的梯田在附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目前种植的是水稻,没错,真的水稻上山。这得益于人家的自然条件,植被丰茂,雨水丰沛,多少代人的经验传承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山泉水来自然灌溉以及对仅有土壤的完全利用。
每次在这种村子里我都会想象百年前它们的样子,没有水电和交通,完全依靠人力和自然资源在大山里开垦种植养殖,生活会艰苦到什么程度。而从现在的观点看,那是多么绿色的生活。
最近又看到新闻说道:“美国前 1% 超级富豪家庭的温室气体量排放超过后 50% 的穷人家庭排放量……2019 年收入最高的 0.1% 家庭年排放量相当于逾 3000 吨二氧化碳,而收入最低的 10% 家庭平均排放量相当于 1.6 吨二氧化碳。” 新闻在此
这又验证了我之前的说法:穷人才是真环保。
下次继续说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