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ry Blossom 03 / 环保就是个伪命题

这段时间上海马路长草的照片很流行,昨天又多了几张苹果店门口的那些。这些照片无不是在提醒人类,没有了人类的破坏,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到底有多强。

最近看了国家地理频道2016年的纪录片《Continent 7: Antarctica》,这部纪录片是介绍了几个同时在南极科考的项目,项目的主旨也都是在研究人类活动对南极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对气候环境以及地球生命带来的问题。然而在纪录片完成后的这几年,地球的极端气候越来越严重,从我们自己身边就能发现的各种千年一遇的洪水、严寒、高温……虽然我们每年都在嘲笑新闻里“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这几个词的频繁出现,但是这恰恰说明了原本罕见的极端天气已经开始成为日常。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关键因素,所以各国都在减排并倡导电动汽车,对此我只是笑笑——这就是与利益发生冲突时的经典人类解决方案。

电动汽车的电池生产需要大量的稀有矿物,采矿本身就不是环保行为,采矿需要能源,需要运输,矿石精炼又需要能源,能源源自哪里?即便采用清洁能源的风能和水能,前者的巨大扇叶寿命短又很难降解且不可回收利用,只能填埋,后者需要修建水库,水库已经被证明会对环境带来灾难,所以,人类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上海的封城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并不是说要封城,而是降低消费。消费主义时代开始后,大量价廉物美且唾手可得的商品让人类满足于各种欲望,人类贪婪的消费着一切资源,仿佛这些都取之不尽,为了迅速生产和上架销售继而产生的各种工作压力也是源自于此,人类发明了各种东西来提高各种效率,看起来科技让人更轻松了,但是扪心自问,人类相比现代工业革命以前更轻松了吗?只不过科技的进步让人类产生了“古人太落后”的优越感而已,一座大教堂少则建几十年多则二三百年,几代人在修建教堂时不用考虑工作及吃住问题,虽然会被领主和贵族压榨,但现在谁又不是被资本家与权力压榨呢,谁比谁更幸福还真未尝可知。为了缓解压力,人类开始大量消费,拼命消费,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这些被消费的产品又会增加各种生产需求,继而产生恶性循环。所以从现代工业革命以后,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开始大量增加,地球升温加速,最近二十年人类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又舍不得放弃消费主义带来的利益,所以才有了各种看似折中却非常无用的解决方案。

降低消费,放慢生活,减少压力,这才是拯救地球的方法,不过,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再看看目前乌克兰的局势,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放弃过与异族文化的对抗,在本世代的人类文明下,放弃对抗来团结统一就是梦,所以,地球的环境就会这么继续恶化下去,直到人类灭亡。

上海的情况又可以告诉我们,人类灭亡后用不了几年,地球就会恢复成原本的样子了,真好。